2. 受水浸田块,当水位下降时,要立即清理田间渣屑,洗苗、扶苗,冲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生长,提高光合作用。
座谈会一开始,莲洲镇党委书记刘桂柱就自揭家丑。珠海市悦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花生产基地正在开展直播带货。
针对莲洲镇花卉苗木的产业现状,广东省花卉产业园联盟理事长梁申华首先发言,他指出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散、乱、小,产业没有系统整体规划。三是品种落后,市场需求信息匮乏,产销脱节。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梁申华建议应及时调整原有种植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晖、林敏慧、赵小兰、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明友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斗门区农业农村局、莲洲镇各村居、苗木经营主体等80人参加活动。筑巢引凤,引入新企业,打造苗木仓储基地,延伸产业链条。
莲洲镇是珠海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斗门区的农业大镇,农业主导产业水产养殖和花卉苗木种植,目前花卉苗木种植面积0.54万亩,占比全镇发农业生产面积8.6%。2023年我镇农业总产值约19.05亿元,其中花卉苗木产业产值约0.27亿元,占总产值的1.4%,花卉苗木产业单产为4891元/亩,只是同期水产养殖业单产的十分之一,也远低于周边花卉苗木产业效益,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任道而重远。【作者】郭杨阳 【来源】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江玲。
陆丰甘薯以薯香味浓、甘甜绵软为特点而闻名。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1745年)记载,陆丰甘薯种植渊源已久。位于陆丰市西南部的上英镇,是传统农业镇,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农作物,其中甘薯种植面积约1.7万亩,是该镇农业支柱产业。通过强化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深挖甘薯产业业态休闲健康和文化价值。
在2023年12月11日广东薯业全产业链合作大会上,汕尾粉签被评选为十大薯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创新营销业态,如甘薯认种、甘薯文旅、甘薯盆栽等。
六是推动甘薯产业创新。在海陆丰地区,作为甘薯衍生品,粉签也是大众青睐的食材,一碟有锅气的炒粉签让不少游子惦念。企业负责人徐信标表示,甘薯种植较为简单,且产量稳定,大部分由批发商收购,主要销往珠三角、江西、湖南等地,近年来不少农户从种植甘薯中尝到了甜头。五是探索甘薯产业金融。
陆丰甘薯种植渊源已久。要做品质最好的甘薯,将有陆丰特色的品种推向市场。力争培育出甘薯种业、种植业、加工、营销、仓储、包装、农资、电商等领域龙头企业。北方地区甘薯上市多集中在7-12月,来年5-7月进入空窗期,而陆丰甘薯是一年两季,冬种产出时间在年底至4月间,恰好可以南薯北上,完美补位。
围绕做高品质的销售、打造品牌的理念,公司加大了实体广告投入和线上投入,附加产品的效益达到预期,去年12月份起步时单月营销额就有120多万元。三是培育好甘薯产业龙头企业。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卓凛波介绍,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汕尾甘薯将以补齐突出短板为主攻方向,以全产业链思维做优做强产业,全力打造集种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响汕尾甘薯品牌。一是做好品牌建设,讲好甘薯故事,通过公益广告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让汕尾甘薯、粉签飞入千万家,飞向世界,根植人心。
上英镇下辖14个行政村,种植甘薯的就有9个村,以普薯32(西瓜红)为主,还有少量的普薯87等品种。所产甘薯60%左右销往珠三角,其他主要是北京、福建等国内市场。走差异化、高品质的农业,我觉得才是一条出路。重点培育种植大师、营销达人、产品深加工研发创意人才等。汕尾将在扩大现有粉签速食产品、薯粉、薯粉丝、薯粉条加工产能基础上,开拓甘薯深加工市场,向营养保健、休闲、美妆延伸。上英镇党委书记吴明杜介绍,2021年以来,因市场需求稳定,销路打开,农户信心大增,甘薯种植规模扩大。
番薯县的百年致富路 番薯二种,有红有白,蔓生,实结于地……当五谷不熟时,贫民恒利赖之。二是做好市场营销,发起我在汕尾有亩甘薯认种活动。
如今,汕尾粉签产品以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展了产品营销渠道。陆丰市徐航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在上英镇设置了甘薯销售收购点,对市场行情敏感。
陆丰甘薯美食节专薯体验。我们现在也在对接盒马、华润等商超,切合市场,要种多大的薯形、皮色如何都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做。
汕尾把推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措施,系统高位推进,构建甘薯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汕尾甘薯、粉签进潮汕商会、潮汕餐馆,进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等。陆丰裕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资伟介绍,推广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保障品质,在全国市场才能获得好的价格。该司打造的黍蜜家品牌,开发了酸辣粉签、火锅粉、番薯干等一系列产品,也发展电商,在直播间教大家怎么做番薯饼、番薯泥。
当地居民对甘薯有深厚的感情,不仅是饱腹之品,也是主要经济作物。特别是以系列汕尾人必传短视频让每一位汕尾人都成为甘薯品牌建设者。
接下来,将在甘薯品种、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发力,在种植、储存、加工和销售谋新路子,提升甘薯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从甘薯美食节到甘薯主题游玩,汕尾甘薯为何屡屡能赶潮?记者近日深入汕尾甘薯产区,实地感受小甘薯撬动发展大产业的蓬勃生机。
树立汕尾甘薯品牌并提升辨识度,持续挖掘汕尾甘薯文化内涵及保健功效。50-100亩的有60多户,100-200亩的有十多户,200亩以上的有3户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此次培训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互动等形式,促进粤喀农业科技人员交往交流交融,让学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加深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为喀什农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人才基础。下一步,喀什地区将和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继续拓展农业科技合作板块,共同助力喀什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喀什考察对接对口援疆工作时同自治区党委、政府达成的重要工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广东省人才优势、理念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拓展喀什地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思想和眼界,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反复修改培训方案,仔细斟酌参观点位,精心挑选参训学员。近些年来,喀什地委、行署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这次也是在地区的高位推动下才促成了培训活动。
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蒋崇海摄 据介绍,本次培训活动为期9天,由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喀什地区行署共同发起,由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主办。从4月20日至29日,学员们将先后走进广州农业国家科创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新会陈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及部分广东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地参观学习。
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郭小平对本次活动介绍,广东省农业小而精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特点值得借鉴,所有学员都很珍惜本次机会,沿途沿线都认真记录和积极提问,活动氛围很好。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蒋崇海摄 据了解,为提升喀什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能力水平的提升,前期喀什地区已举办了粤喀农业科技大讲堂活动,本次培训活动也是对粤喀农业科技科普交流活动的深化。
学员参观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心中心。学员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智慧农业发展情况。